8/19蘋果副刊---(報導-施靜雯)

有些父母嘗試說故事給小朋友聽,卻因為掌握不到技巧,無法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,長久下來讓做家長的也失去了信心,其實只要先照兒童讀本練習說,了解小朋友的言語之後,再以接龍方式和小朋友互動,除了家長學會說故事技巧外,小朋友也可增加表達能力,該麼做,請專家告訴你。

間固定
下一個特定的說故事時間,可以是吃完晚餐後或是就寢前,讓說故事成為一個例行公事般,只要時間一到,孩子就有期待喜悅的心情。

照書本讀
剛開始練習說故事的家長,通常不熟悉兒童語言,常會面臨說到一半接不下去的情況,建議初期可藉由朗讀兒童圖書的方式,用具體簡單的兒童語言練習說話,之後可利用平時煮菜、洗澡等閒暇時間,以隨手取得的素材,從點放大天馬行空的練習自己編故事說給自己聽,看能否流暢。

注意反應
一 出生的小朋友就會聽故事,家長可視小朋友年紀大小提供適合的故事內容, 1~3歲的小朋友聽一則故事可重複20遍以上,重複的過程,藉故事中熟悉的情境及語言,可獲得安全感,4~5歲左右才需要有情節的故事內容;另外要留意孩 子聽故事時的反應,不可自顧自的長篇大論說個不停,會讓小朋友因為吃不消而倒盡胃口,從此失去興趣,從小朋友坐立難安或心不在焉的反應中,感受到他不想聽 或不想說的時候,就不要勉強,可迅速的結尾。

貼近生活
盡量選擇小朋友熟悉的生活事物為主題,比如:坐車、上學,小狗、小貓的話題,加上平時常碰觸的玩偶或玩具做輔助,較能獲得孩子的共鳴,比解釋何謂尊師重道等抽象語言來得好。

肢體語言
講故事中加入遊戲及動作,例如,講到大樹慢慢長高了,家長可先自己由蹲下站起的方式來表演,也鼓勵孩子一起高高站起試試看,將故事趣味化,更易將故事情節演活。

隨時提問
以問句的方式讓小孩子協助主角解決問題,例如問小孩子,若大老鷹在天空飛,看到了地上的小雞想捕抓,這時候母雞該怎麼辦?讓孩子融入角色中,以問句的方式讓小孩子也參與想辦法,但是當孩子的答案和書中不同時,也要給予肯定,孩子才會勇於發表意見。

接龍創作
可用任一故事為主題,由家長或小朋友起頭,不用照著書本劇情,改以接龍說故事的方式開始發揮,增加互動也激發彼此腦力,讓小朋友藉此增加語言表達能力。

小孩發揮
在家長說了幾次之後,若是見到小朋友也想要參與,不妨放手讓孩子試試看,即便故事說得不完整也沒關係;若說到一半,小朋友出現緊張口吃情況時,家長可用手輕輕撫慰並給予提示或發問方式化解,而不要直接說明解決的方法,慢慢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說故事高手。

給予支持
若小朋友在說故事的互動中表現很好,家長除了即時給予鼓勵外,可在父親或長輩返家時,說出「今天小寶說故事說得很好喔,小寶..我們說給…聽好不好」的方式,讓他覺得自己被肯定。

不要說教
家長可用融入書中角色的方式,和小朋友增加肢體接觸,說故事間拉近親子情感。說完不要以嚴肅口吻問:「這個故事有什麼教訓?」說完故事後緊接而來若是教訓,會削減聽故事的樂趣,可改問:「故事說完了,如果你是…會怎麼樣?」鼓勵小朋友說出心裡想法。

小孩為主
選擇童書時,以孩子的角度、立場為主,用的語言、方向都要孩子能接受的,而非大量的成人語言或是期待,所以,選故事書須以小孩為主

專家說
有些家長因不習慣說故事,大多以播放故事錄音帶取代,卻忽略了說故事的過程中,親子間語言的交流及肢體的碰觸,除了實際上幫助小朋友的發展外,對親子之間的情感增進,是讓他只聽故事錄音帶無法取代的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ss3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