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

陳姝伶 博士 著

在討論學習的時候,另一個常常被問到的問題是:「什麼時候教孩子最好?」這個問題意味的是一天裏那一段時間最恰當。許多專家會回答說:「早上,剛睡醒,精神最好,是最佳學習時刻。」這說法並沒有錯,但不是我在這篇文章裏要和大家分享的想法。

當你的孩子找你唸書給他聽,或問問題時,是你教孩子的最佳時刻。因為此時他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最強,你所講述的知識和分享想法,他都會認真的聽。所以,對幼兒而言,是我們做父母的在配合他們最想學習的那一剎那,而不是由我們硬性規定一段時間要求他們學習我們指定的東西。舉一個發生在我和兒子之間的小故事,也許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我的意思。

兒子四歲多時,有一天晚飯吃到一半,突然下了餐桌,跑到冰箱前,用磁鐵的數字在冰箱上排了〝822=〞,然後轉頭問我:「媽媽,822等於什麼?」抑制責怪他吃飯亂跑的衝動,加上不懂他問此問題的用意,我反問他:「822等於什麼?」然後,母子倆人有了下列的對話:

兒子:822等於821加1啊!(終於知道他的意思了)
媽媽:可不可以是820加2?
兒子:可以啊!也可以是822加0。
媽媽:可不可以是822減0?
兒子:可以啊!也可以是823減 1。(頓了一下),600減多少是 822?
媽媽:600比800多還是少,用減法恰當嗎?(兒子想了一下)
兒子:600加222等於822。
媽媽:很好!你想得很棒!
兒子:55加多少等於822?
媽媽:767。
兒子:哇!(眼睛一亮) 你看,可以有好多好多作法。

討論完了,兒子心滿意足的繼續吃飯,我們兩人都很快樂。我暗自慶幸還好在他下餐桌時,沒有罵他,否則,上述精彩的對話也就不會產生了。只是短短幾分鐘,卻可保有孩子那顆好奇、勇敢探索的心,實在太值得了。

兒子這種突然靈光ㄧ現,有很好想法和問題的情形,不只是他有。事實上,每一個孩子都會發生。只是,他們常常不拘時間和地點的出現。重要的是,父母能不能敏銳察覺並掌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,和他好好的腦力激盪一番,共享孩子成長的寶貴時刻。

然我這個看引發媽媽們的質疑:「可是,有些問題我不會回答啊。」或「把握那一剎那很難,有時候正趕著出門,那有時間陪他看書或坐下來好好討論。」或「我的孩子常常自己玩,又不愛說話,很安靜,要有你描述靈光ㄧ現的情形,似乎不太可能,那我怎麼教他?」(孩子提出問題讓大人回答不出來的情形,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會碰到。如果你有也有回答不出來的時候,不用慚愧,也不用不好意思。這裏有兩個方法供大家參考:

(ㄧ)反問。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指出,幼兒在問問題時,心中事實上已有自己的答案。所以,當你反問時,他會自己解答。譬如孩子問:「媽媽,天空為什麼會下雨?」反問他:「你想天空為什麼會下雨?」答案會有:「因為花很口渴,天空下雨給花喝。」或「因為要讓我有水坑可以踩。」這些在大人聽起來很天真無邪,但完全不合乎科學原理的答案,不要急著去糾正。把孩子的答案當作是你對孩子成長的一種了解:喔!原來是三歲孩子是這麼想事情的。

如果反問之下,孩子回答「我不知道」,這時候你可以和孩子玩一種想像力的遊戲。如:「我想下雨是天空感冒打出來的噴嚏」說或「也許,天空為了什麼是在傷心,雨水是她的眼淚。」讓孩子加入一起編織故事,啟發他們擁有一顆活潑、富有創意的心。不要擔心你若不提供正確答案,孩子會學不到或學到錯誤的東西。因為,從來也沒聽說一個二十歲的人,認為雨是因為花口渴而下下來的。倒是建議你們把孩子這些童言童語記錄下來,可以是日後美好的回憶。因為七、八歲以後,孩子這些天真浪漫的想法會逐漸消失。

當然,不是所有的問題都用想像力的方式應對。你還是可以把正確答案教給孩子。只是要考慮孩子目前的理解能力,儘量用孩子懂的話來解釋。曾有一個美國笑話:有一個孩子回家問爸爸「什麼是性(sex)?」爸爸面對六歲的孩子,心想這個難題終於來了,想了好久,吱吱唔唔把男女關係解釋了半天,問孩子:「你聽得懂我說的嗎?」孩子回答說:「我聽到你講的啦。可是我還是不懂老師給的這張問卷上sex(性別)一欄,我要填什麼?」所以, 解釋前先反問孩子,還可以讓父母避免牛頭不對馬嘴、啼笑皆非的場面。

(二) 把孩子的問題寫下來。在那種真抽不出時間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討論問題的情境,如有客人在座,或急著出門辦事等情形,可以把孩子的問題記錄下來,再找時間與孩子解答。這種做法,雖然是錯過孩子最想了解一件事的當刻,但至少讓孩子覺得父母很重視他,也很看重他想出來的主意和問題。這對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增進親子之間的和諧有很大的助益。

另一種情形是當孩子提出的問題自己不懂,不能回答時,可以告訴孩子,問題很好,只是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答案。然後把問題寫下來,帶著孩子和問題一起去圖書館或博物館尋求解答。譬如, 我女兒最喜歡知道動物的食物,舉凡大象、獅子、河馬等等,這些常見的動物,我還可以從容應付。但碰到譬如「海膽喜歡吃什麼?他們沒有手,怎麼吃?」或「水母吃什麼?」或 「螞蟻的寶寶吃什麼?」一類問題時,我也只有求救百科全書或圖書館了。
帶著孩子一起找答案,是一個親子間親密互動的好機會。不要擔心孩子會因此瞧不起你。你能夠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上是有限的,對孩子也是一種正向的學習態度的示範: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。碰到不會的問題,不必覺得丟臉或懊惱,坦然面對,然後運用工具和方法把問題解決。所以,當孩子把你「考倒」時,千萬別惱羞成怒遏止了孩子的求知慾,坦承自己的無知,會幫你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的。

至於家有不愛說話或不愛發問的孩子的父母親們,建議大家不要擔心。不愛說話的原因很多,有一部分是天性,不愛發問,除了天性中不愛說話的因素外,有時還受限於孩子目前的智力發展階段。沒有靈光ㄧ現的情形,並不表示孩子有問題,也不表示你就沒機會教他。就像我在〝孩子喜歡什麼,就教他什麼〞ㄧ文中所談到,配合孩子的興趣, 和他做一些他喜歡的活動,你和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收穫的。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ss3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